百年校庆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百年校庆 > 我院教师访谈 > 正文

寻回温暖的记忆——薛富兴教授访谈录
发布时间:2023-04-10 文章来源:beat365官方网站

寻回温暖的记忆

                                                                           ——薛富兴教授访谈录

 

说明: 薛才德

采访人:刘思慧杨津陈慧冰

薛富兴,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任教于云南楚雄师专(楚雄师范学院)中文系、beat365官方网站中文系,现执教于南开大学哲学院。主要从事美学理论、中国美学和环境美学研究,学术兴趣兼及中国哲学与伦理学。

 

 

一、求学经历

采访者:首先我们想了解关于老师的事情,请问薛老师是何时毕业于哪所高校的?

薛富兴:我1982年到1986年本科就读于山西师大中文系,1986年到1989年在四川大学中文系读硕士,1994年到1997年在复旦大学中文系读博士。对,还包括两次留学经历。

采访者:请问老师您在这些求学经历中有什么比较难忘的事情和我们分享一下吗?

薛富兴:读书这回事嘛,应该说我读本科和硕士人还太年轻,没什么见识,也没什么觉悟。我记得自己读硕士的时候,应该说日子已经很好了,但还是在发牢骚。因为当时我们本科同学中很少有人愿意接着读书,大部分人本科一毕业就去工作了。所以,有时不免就会有想法:人家都已经工作了,挣工资了,为什么自己还在傻乎乎读书而且还读得这么辛苦?现在回过头来想,当时有这种想法,实际上还是因为人太年轻。

当我读博士的时候,日子其实比读硕士时还要更苦一些,却能实实在在地以苦为乐,觉得自己太幸福了当时为了出来读书,把整个家都“扔了”,重新回归单身汉的生活。每天除三餐和睡觉之外几乎所有时间都用来读书对我自己而言,只是到了读博士的时候,才真正实现了读书的自觉,才体会到读书是人生的一种极为难得的幸福。当时我为什么去读博士呢?就因为硕士毕业后开始从教。虽然当时我站在讲台上,下面的同学们会以崇拜、渴望的眼光看着我,认为我是一个好老师,但是我自己心里知道读书时学到的就那点东西,很少,两三年就掏空了。于是,我感到非常迷茫和焦虑,觉得好像是在误人子弟,开始意识到确实有必要去提高了。所以很多年以后,当我身边的学生硕士毕业时问我要不要接着读博士时,我告诉他们:其实读书不见得需要一口气读下来。一口气读下来,你表面上沾光了,因为你跑得比别人快,一天也没耽误。其实很可能自己的思想还不成熟。如果是这样,读书的含金量就不会高。相反,如果硕士毕业后先参加工作,比如也去教书了,总有一天你会发自内心地觉得自己被掏空了。如果自己确实感觉到需要进一步提升,这时候读书才是高度自觉的,样读出来的效果就会大不一样。”

二、教学生涯

采访者:您是哪一年来到beat365官方网站任教的?又是什么时候离任的?

薛富兴:我是1997年博士毕业,毕业后beat365官方网站报到,2001年离开。我在beat365官方网站短短四年的教学生涯里,自以为乏善可陈这四年就是从讲师、副高到正教授就我个人而言,含金量最高的教学生涯并不是在beat365官方网站。那自己刚刚博士毕业,谈不上教学经验。更重要的是自己虽然比较快地评上教授,表面上看起来自己一直在做学问,但毕竟人还年轻,自己的学术研究、学术思想还不成熟。不管教学还是科研工作,我当时正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懵懂成长期。正因如此,对于自己这一时期的教学与科研,我实在不敢说自己有什么贡献。我在这里想特别表达的是:我在beat365官方网站中文系的四年里,我身边的同事们和各位领导对我都非常好,当时beat365官方网站对年轻教师的政策也非常好。对于年轻教师这个群体,从学校层面到中文系,该鼓励、提醒和成全的,都做到了,这使得我们这一批人可以更快地成长。所以,我想利用这个采访机会,在这里向beat365官方网站中文系的老领导和老同事们,向当年beat365官方网站的校级老领导们表达我的真诚感谢!我从张文勋、赵仲牧和杜东枝三位前辈学者那些受教良多,谭君强、张国庆、施惟达三位兄长为我做出极好的学术示范,降红燕、罗江文和冯良方三位同龄朋友对我关爱有加。段炳昌教授作为领导更是给了我特殊的关照。所有这些构成了我对beat365官方网站永久的温暖记忆。

采访者:当时您记忆中的beat365官方网站的校貌状况是怎样的?beat365官方网站的规模如何?

薛富兴:我在beat365官方网站待的时间并不长,所以就谈些我对beat365官方网站那段时间的感受吧。咱们beat365官方网站和整个beat365官方网站实际上在整个中国现代高教史上都具有重要地位。从民国时期一直到建国以后这些年,她虽然地处边疆,却是一个非常有传统、有积累的学校。她的中文学科放在全国同类院校里应该是佼佼者,地位非常突出。我当时所在的学科叫文艺学,教的是文学理论。在我来到云大中文系之前,咱们文艺学即以三驾马车闻名。那时我们的老一辈学术团队在全国文艺学界就很有实力了,张文勋、赵仲牧、杜东枝和孙钦华老师为文艺学学科奠定了很好的学术基础。然当时文艺学未申请到博士学位授权点,但这几位老前辈已经在全国具有很好的学术声望,是本领域很优秀的学者。作为一个年轻教师,我能有机会加盟这样的学术团队是很幸运的。老一辈学者外,以谭君强教授和张国庆教授为代表的中年学者也很优秀,学术声望日盛。张国庆老师的中国古代美学研究和谭君强老师的叙事学研究,在全国都很有影响力,我在当时算是刚入职的第三梯队beat365官方网站的中文学科在全国同行中应当算是“大户”。而在中文学科中,文艺学同样属于有传统、有积累,因而也很优秀的“大户”二级学科。所以,我离开不久,文艺学就拿下了博士学位授权点。我很幸福,刚毕业便有幸与这样一个优秀的学术团队结缘,从长辈和兄长辈的优秀学者那里受教良多。

采访者:老师您的研究方向,它其实是一个非常有涵养的科目,您在开课期间它的情况是怎样的,或者说有什么比较有个人特色的授课风格吗?

薛富兴:我在这里很愿意谈谈赵仲牧先生。赵仲牧先生是在全国都很闻名的非常优秀的学者,有思想家的气质,可以说是大家。要是用今天的学术标准来衡量,赵先生会很难堪。他述而不作,不擅写很多东西,但他本人非常严肃、深刻和系统的思考。作为一个教师,他也非常优秀。为什么呢?只要自己思想上有点收获了,他不见得写出来,发表出来,但他会急切、真诚地和学生交流,这样他上课的含金量就非常高了。博士毕业后,作为年轻教师,我和当时的研究生们一起听了一年赵先生的课。当时赵先生正在讲他的符号学理论,我从中感受到先生确实是融会中西的大学者。赵先生的每堂课同学们都感觉到很烧脑,需要非常认真地去听、去记、去提问,听这样的课真的是一种享受。不光我有这样的印象,听赵先生课的所有人都感觉如此。赵先生的讲课魅力怎么体现呢?他的那些弟子们毕业出去当教师当领导了。可是多少年过去了,他们只要有空,只要在昆明,都愿意跑回来再去听赵先生讲课。当他们再听赵先生课的时候,感觉还是如同当年那般沉醉 。一个教师,如果他的课没有真货色,他本人没有对学术和教学的这种真诚热爱,其教学效果能到这份儿上吗?赵先生这些课的回头客们都是发自内心地重返校园,如果先生讲得没有什么东西,或者讲课不够投入,不可能如此持久地吸引人。所以,若论咱们云大中文学科教师们的教学特色与含金量,我自己体会最深的就是赵仲牧先生的课堂。赵先生有教师的魅力,有学者的魅力,我们这些人对此都有极为深刻的记忆。能与这样优秀的学者与教师相识,是我的幸运。赵先生代表了云大中文学科的一个优秀传统,值得后人传承下去。赵先生对我的启发是:一个教师若想对学生真正地有帮助,就需要在课堂教学上真正有热情,有全身心的投入。学生不傻,教师在课堂上投入量多少,他们是知道的,赵先生就是一个典范。所以,我愿意在这里跟大家分享我对赵先生的记忆。

采访者:请问老师愿意跟我们分享一下在您的教学生涯中让您记忆尤深的经历或者学生吗?

薛富兴:我所教的当年的学生中,当然还有少部分人有持久联系,不过大部分同学自然而然地相忘于江湖了,希望他们一切都好。我想在这里特别地和大家分享我对当年的老领导段炳昌教授的美好记忆,它构成我自己对beat365官方网站中文系四年温暖回忆的很重要部分。我当时刚博士毕业,入职未久。在高校教书当然是要做学问的,但我当时还很懵懂,对于自己该如何发展,并无清晰概念。幸运的是,我遇上了一位好领导——新上任的中文系主任段炳昌教授。在年龄上,他是我的兄长。我至今清楚地记得,那是我刚入职不久的一天,段老师在和我一起回家的路上,很诚恳地提醒我:作为年青学者,写论文不能东一枪西一炮,那样再努力都没用。你必须集中关注一个话题,有一个明确的学术方向,把劲往一处使,这样,学术界才知道你到底在搞什么。段老师对我的提醒可谓非常及时、到位。这样的提醒让我少走了好多弯路,发展的更顺利一些。后来评职称时,我老是担心自己不够格,没勇气参赛。我当时参评副教授和教授,都是在段老师的积极鼓励下才报名的。我在beat365官方网站任职的那段时期,从院、校两级看,从制度安排到管理团队,都为年轻教师群体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条件,当时就有专门鼓励年轻学者尽快成长的“绿色通道”。我真的很幸运,赶上了beat365官方网站的一个发展黄金期。在这短短的四年里,从学校到中文系,我确实得到了领导与同事们力所能及的帮助,所以我拥有一份对beat365官方网站的温暖记忆。

关于学生,我也有一个故事可以跟大家分享。依例,学校对年轻教师有从事教学管理的要求,需要做班主任。我记得入校未久,新闻专业刚刚组建,人手少,领导委派我做了新闻专业班级的班主任,于是,我这个中文系的老师就很荣幸地陪九七级新闻专业的同学们一起度过了难忘的四年时光。我和这一级的学生们一起进入云大,也一起离开云大。关于这一段当班主任的经历,我可以提一个细节。作为班主任,我第一次开班会便开诚布公地讲了一个话题,就是关于谈恋爱的事儿。对此话题,当时人们的态度还普遍保守,可我就是把它摆在了桌面上。我对这些大一新生们说:对于同学们谈恋爱这件事,我无需鼓励,反对也肯定无效。同学们正处在青春期,这是一个躁动的年龄阶段。对同学们来说,能在这个阶段谈恋爱肯定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事。但是作为一个虚长同学们几岁的过来人,我想对同学们说一句真心话。谈恋爱的起点是很美好的,但终点不一定人人都美好。你们最终不一定谈成,也不一定都能谈得很愉快。同学们即使在学校里谈成了,也不一定最后都能走进一家,终成眷属。所以,对于这个事情,同学们一定要提前想好。我对同学们只有一个期望,那就是不管谁跟谁谈恋爱,如果谈失败了,最后不欢而散,千万不要走极端,毁容、跳楼这些傻事都不许做!人生一辈子路很长,当时觉得痛苦不堪的事情,回头再看时那就是一段故事、一片风景。这个主题班会开完后,我内心释然了,因为我尽了提醒之责。四年后,我们班同学果然功德圆满地毕业离校,没有出现因失恋而自损或损人的悲剧。这大概与我提前打了预防针有关。

三、薪火相传

采访者:老师有相关的海外求学经历,可以讲述一下老师的经验心得或者发生过的趣事吗?

薛富兴:我还是非常幸运的,2015年第二次留学,回国后便赶上特朗普上台,中美关系紧张起来,现在这个局面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结束,还在留学的孩子们太难。留学经历对我而言当然很有影响,我近期的学术方法、学术话题都与此有关。我博士论文写的是中国古代美学,原来的设想是一直沿着中国古代美学研究这条路走下去。但是,自从第一次留学(2007-2008)接触到环境美学,这十几年来就一直在环境美学领域用力。可见,这样的学术交流对我的研究改变很大。经过与西方学者交流,我知道了自己跟他们的差异在哪里,各自的学术特色是什么。在此意义上,可以说留学让我实现了高度的学术自觉。当然,作为一个普通百姓,有幸能够在国家的资助下去开阔眼界,知道地球另一半的人们是怎么生活的,另一种文化传统下的人们怎么思考、他们的行为方式与价值观念是什么样的,等等。有了这样的了解之后,自己也就能活得更加坦然,不会陷入关于中西文化的绝对化对立冲突中了。就我个人的理解而言,现在有很多人把小孩子、中学生送去国外读书,似乎有点浪费时间、浪费金钱,因为这个群体的人们对自身文化传统还没有足够的了解,因而也就缺乏比较和鉴别的能力。就成年群体的学术交流而言,理想的方案也许是,自己首先成为一个在本领域有见识的学者,有比较系统、成熟的学术思想,在此情形下去国外进行学术交流,才能与国外的本领域学者进行真正平等的对话,只有在学术能力与学术人格大致平等的情形下,所进行的交流才是有价值的。所以,年轻学者们好像无需急着留学,等自己的学术思想成熟后再出国交流,效果也许会更好一些。

采访者:谢谢老师!在最后,能请老师您谈谈自己对中文系有什么期许和展望吗?也希望您能够为中文系的学生寄语一则,感谢老师!

薛富兴:希望beat365官方网站和我们的整个中文学科都发展得越来越好,现在整体的环境条件比原来更好,所以我相信现在beat365官方网站的年轻学术团体能让中文学科越来越兴旺。我说过beat365官方网站是非常有传统和积累的,是一个十分优秀的高校。往上溯如此,往下瞻望,它的未来也当十分可观。希望我们beat365官方网站中文学科所培养的人才越来越好,能够为新时代、新社会添砖加瓦!请代我向beat365官方网站的同事们问好!

采访者:好的!再次感谢老师这次的采访分享,为我们更好地了解云大中文系的发展史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填补了尘封在时光里上的记忆空白,不胜感激!在这里我们恭祝老师身体健康,阖家幸福,万事顺意!

 

Baidu
sogou